匡印园艺
首页 > 养护技巧 > 红火蚁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红火蚁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时间:2024-04-28 09:25:19

分类: 养护技巧

编辑: 访客

阅读:800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原分布于南美等地,因人在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而得名。其成虫食性广泛,可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等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并危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原分布于南美等地,因人在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而得名。其成虫食性广泛,可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等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并危害园林植物。红火蚁常给被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在园林植物中,草皮和带土苗木是红火蚁传播的主要载体,尤其是草皮,其根系比较发达,是红火蚁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强,一旦随园林植物或泥土迁入且定居下来,其种群因繁殖力旺盛,在几年内会迅速扩大。红火蚁通过婚飞繁殖逐渐向荒地、农田、苗圃、果园等地不断扩散。

一、简易的识别方法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用土壤堆成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蚁丘,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新形成的蚁巢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小土丘状的蚁丘,其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随着蚁巢内的蚁群数量不断增加,露出土面的蚁丘也不断增大。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因此,可根据蚁丘的特点及主动攻击入侵者的行为,迅速判断是否为红火蚁。

二、传播途径

红火蚁的入侵、传播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自然扩散主要是**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作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主要因园艺植物、草皮、土壤废土移动、园艺设备、车辆等运输工具污染等作长距离传播。

带土植物调动频繁,有利于红火蚁传播、扩散。国内在种苗、花卉、草坪、观赏植物等贸易调运中,植物基本上都带有土壤或栽培基质。这些活动显著地增加了红火蚁传播的可能性。

三、防控措施

(一)药物防治

1、熏蒸处理。磷化氢覆膜熏蒸处理蚁巢,溴甲烷可熏蒸处理介质、有机覆盖物、农业机械和集装箱等。

2、化学药剂处理。

毒饵法是将药剂混入大豆油中引诱红火蚁取食从而杀死蚁的一种方法,毒饵中使用的药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杀虫剂如毒死蜱,另一类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蚁巢(蚁丘)处理法是指在严重危害与中度危害区域以灌药或粉剂、粒剂直接处理可见的蚁丘。此方法可以有效地防除98%以上的蚁巢。但是,许多新建立的蚁巢不明显,往往会造成处理上的疏漏。

二阶段处理法:在红火蚁觅食区域散布毒饵,约10~14天后再使用杀虫剂或其他方法处理蚁巢(蚁丘)。

3、物理处理法。沸水法是直接利用沸水处理可见蚁巢(蚁丘),防除效果接近60%。水淹法则是用水淹没蚁巢将蚂蚁淹死,有效的实施需直接挖掘蚁丘,将整个蚁巢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4、生物防治。主要使用寄生蝇,寄生真菌小芽孢能够感染工蚁并通过并哺作用传给蚁后,最终导致蚁后产卵量降低,整个蚁巢渐渐衰弱。蚁巢可以在9~18个月内被灭绝,例如,红火蚁寄生性蚤蝇则是将卵寄生在红火蚁工蚁身体导致种群衰弱。

5、目前广东地区常用的防治方法。

(1)灌巢法先在蚁巢外放置饵剂毒杀,10~15天后采用农药灌注蚁巢,3~5天后挖开蚁巢检查,发现活蚁再喷药或灌巢,直至全部扑灭。雨天或气温在22℃以下时,由于红火蚁大多集中躲藏在蚁巢里,可直接采用药液灌巢。

巢药剂可选用毒死蜱(乐斯本)、氯氰菊脂、阿维菌素、吡虫啉、多杀菌素(菜喜)、氟虫腈(锐劲特)、甲萘威(西维因)、溴氰菊酯(敌杀死)等,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对河流、水库和鱼塘附近地区禁用阿维菌素、菊脂类等,防止污染水源。

发现蚁巢后,先在蚁巢周围挖出浅沟,药液沿浅沟注入,再用药液直接在蚁巢上方慢慢灌入,至整个蚁巢渗透为止。

(2)诱饵毒杀蚁后的产卵量决定着蚁群的个体数量,而蚁后又往往栖于蚁巢的深处,靠工蚁饲喂预消化过的食物生存。杀虫药剂一般难以杀倒蚁后,导致防治困难。而杀蚁毒饵是由缓效杀虫剂加食物引诱材料(如植物油)制成,它不会很快杀死觅食的工蚁。工蚁受油的吸引,找到饵剂后把它带回蚁巢,通过幼蚁的预消化后饲喂给蚁后和发育中的幼蚁,取食后的害蚁最后都会中毒死亡,从而消灭整个蚁群。

诱饵可采用花生麸、饼干和砚碎末等为载体,将药剂溶于豆油中,与载体混合制成。在害蚁活动觅食较多的地点大面积点状撒放,也可用于单个蚁巢处理,方法是沿蚁巢周围作一圈状撒放,将蚁巢表面包围起来。尽量在土温20~30℃下工蚁出来觅食时使用,间隔4~5周再投饵剂一次为宜。

注意事项:①不要破坏蚁丘和扰动蚁巢;②使用新鲜饵剂;③切忌将饵剂混合其他物质;④不要在下雨天施药,尽量避免阳光直射;⑤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

(二)对疫区内调运的盆栽植物进行处理

(1)药剂灌注(浸泡)处理。将整个花盆浸泡在药液中,要求药液没过土壤表面,药剂完全渗透到土壤的各个部位或沿着花盆的四周缓慢倒入药液,直到底部有大量药液流出时为止,要求土壤表面平整,使药液完全分布到土壤的各个部位。

(2)药剂喷洒处理。对栽培花木的地上部分、花盆的外部进行药剂喷洒处理。

(三)加强检疫防疫措施

调入或调出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列入应施检疫植物、植物产品时,单位或个人应先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申报,办理检疫要求书,在取得调入或调出地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入或调出。

本站部分内容含有专业性知识,仅供参考所用。如您有相关需求,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上一篇: 凤尾竹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红火蚁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红火蚁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原分布于南美等地,因人在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而得名。其成虫食性广泛,可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等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并危

2024-04-28 09:25:19

凤尾竹病虫害防治技术

凤尾竹病虫害防治技术

凤尾竹又名观音竹,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摄氏度。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

2024-04-28 09:24:27

大岩桐病虫害防治方法

大岩桐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叶枯性线虫病危害严重,除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外,盆钵、块茎、土壤均需消毒。幼苗期易发生猝倒病,注意播种和移栽土壤的消毒。生长期常有尺蠖咬食嫩芽,可人工捕杀或在盆中施入呋喃丹防治。病害主要为叶枯性线虫病

2024-04-28 09:23:45

天竺葵菌核病防治方法

天竺葵菌核病防治方法

天竺葵菌核病的病菌:主要侵染植株接近土表茎基部,也可在茎的中部发生,茎基或基中部感染初期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斑点,渐向上下扩展成不规则斑块。病斑若围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干枯,最后植株死亡。病

2024-04-28 09:23:01

天竺葵环斑病防治方法

天竺葵环斑病防治方法

病原: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omRSV),致死温度58℃;天竺葵环斑病毒(prlargonium ringspot virus,PRSV),致死温度85℃。症状

2024-04-28 09:22:20